肠道健康对人体的好处(收集3篇)

时间:2024-07-24 来源: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好处范文篇1

【关键词】直肠癌;肠造口;健康教育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低位直肠癌约占60%~75%[1]。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手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一种重要的手术方法,因此肠造口患者越来越多。我科自2006年3月起,对此类患者进行手术前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手术后的护理质量及病人的生活质量均取得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健康教育的方法

由于个体间的性格差异,用相同的教育方式不一定产生相同的效果,因此健康教育方法要因人而异[2]。

1.1口头宣教护士通过语言的交流和沟通,根据教育计划和内容对病人和家属进行讲解和宣传。

1.2书面指导制定健康教育处方与专栏,内容包括直肠癌的概念、预防方法、饮食禁忌、手术目的、造肠口的作用,并发症及其自我护理方法。健康教育处方可印刷成宣传资料,住院患者人手一份,供其参考。

2健康教育内容

2.1心理护理从患者入院评估时发现,大多数患者对直肠癌认识不足,对肠造口感到陌生,对以后的生活缺乏信心。针对上述原因,进行心理护理,促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认识肠造口的必要性,帮助患者熟悉身边的肠造口患者,彼此交流,使患者对医院产生信任感。

2.2饮食教育手术治疗前正确有效的营养支持及术后早期营养,是更安全、经济有效的方式。因此应该帮助患者调整饮食结构,适当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防止食物摄入不足,对纳差、量少病人,采取静脉高营养支持方法,改善全身情况,增强手术耐受力,同时对心、肺、肝、肾等脏器进行功能检查,给予健康调理。

2.3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在床上解小便、深呼吸锻炼肺功能,对精神过度紧张难以入睡者,适当用镇静药物以保证睡眠,使病人有良好的状态接受手术。

2.4肠造口的自我护理能力培养自我护理能力是指个体为维护和促进身体健康和身心发展所学得的一种复杂的能力[3],是促进个体维持身心最佳状态,从而达到适应目的的最有效手段。因此,责任护士在术前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对待病人,详细说明造口对治疗的必要性,必要时展示造口产品,模拟肠造口的自我护理程序,帮助患者正确对待肠造口并接受手术。

2.4.1肠造口定位首先,造口的位置要使病人能够看到,便于自我护理,因此定位时应嘱患者采取仰、坐、立位,分别做标记后,选择最佳位置,同时避开瘢痕、凹陷、浸润区,骨骼凸起处以及系腰带部位便于造口器材的安装,除此还应该尊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习惯、隐私,最大限度的让病人满意。

2.4.2肠造口用品的选择指导病人选择合适的造口用品对手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必须足够安全,能够保证在一段时间内不会脱落、渗漏。其次,粘胶不仅要粘性好,其良好的吸收性能同样重要,粘胶对皮肤温和、无刺激、低致敏,长期佩戴才不会引起皮肤问题。再次,造口袋对异味屏蔽性好,异味才不会逸散。最后,造口袋薄膜要柔软,使用起来要舒适、方便。

2.4.3肠造口术后的饮食指导肠造口术后,饮食不需要特别改变,均衡饮食就好。平时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尽量避免易产生胀气和臭味的食物,如:鸡蛋、豆类、洋葱等。进食需要定时,细嚼慢咽,有助于减少胀气。

3总结

改变病人的行为,使其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是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通过对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患者进行手术前的健康教育能充分了解各器官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营养状况和精神状况,力求最大限度发挥手术效果,对可能出现的手术危险情况给予及时处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以确保术后顺利康复,从而达到维持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的目的,对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长才,袁维堂,吴飞跃,等.外科常见病的手治疗.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1-219.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好处范文篇2

乳酸菌是一群能从可发酵性碳水化合物中产生大量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通称,广泛存在于人、畜、禽肠道、许多食品、物料及少数临床样品中。乳酸菌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食品风味,提高食品保藏性和附加值,而且乳酸菌的特殊生理活性和营养功能,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乳酸菌因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而得名。益生菌能够帮助消化,有助人体肠脏的健康,因此常被视为健康食品,添加在酸奶之内。

在人体肠道内栖息着数百种的细菌,其数量超过百万亿个。其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叫益生菌,以双歧杆菌、屎肠球菌等为代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叫有害菌,以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等为代表。益生菌是一个庞大的菌群,有害菌也是一个不小的菌群,当益生菌占优势时(占总数的80%以上),人体则保持健康状态,否则处于亚健康或非健康状态。长期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以乳酸菌为代表的益生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有益菌,它们数量的多和少,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寿命长短。科学家长期研究的结果证明,乳酸菌对人的健康与长寿非常重要。

而人体肠道内乳酸菌拥有的数量,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会逐渐减少,当人到老年或生病时,乳酸菌数量可能下降100至1000倍,直到老年人临终完全消失。在平时,健康人肠道内的乳酸菌比病人多50倍,长寿老人比普通老人多60倍。因此,人体内乳酸菌数量的实际状况,已经成为检验人们是否健康长寿的重要指标。由于广谱和强力的抗菌素的广泛应用,使人体肠道内以乳酸菌为主的益生菌遭受到严重破坏,抵抗力逐步下降,导致疾病越治越多,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所以,有意增加人体肠道内乳酸菌的数量就显得非常重要。国际上公认的乳酸菌,被认为是最安全的菌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肠内益生菌,人体肠道内以乳酸菌为代表的益生菌数量越多越好。也完全符合诺贝尔奖获得者生物学家梅契尼柯夫“长寿学说”里所得出的结论,乳酸菌=益生菌=长寿菌。

面对抗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人类正在不断寻求新的更加有效的生物抗菌产品,世界发达国家首先认识并开创了以使用乳酸菌为代表的免疫疗法革命。瑞典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是,治疗胃和大肠炎症时直接喝乳酸菌比用抗生素更好,危险性几乎为零。而在日本,乳酸菌制品已占日本乳制品市场的85%以上,20年来日本青年平均身高增加15厘米,人口平均寿命达85岁,居世界第一位。这都是乳酸菌制品所带来的直接健康功效。

乳酸菌的研究历史

早在20世纪初,著名的生物学家梅契尼柯夫在他获得诺贝尔奖的“长寿学说”里已明确指出,保加利亚的巴尔干岛地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经常饮用的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这些乳酸菌能够定植在人体内,有效地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由于肠道内有害菌产生的毒素对整个机体的毒害,这是保加利亚地区居民长寿的重要原因。5000年前人类就已经在使用乳酸菌。到目前为止,人类日常食用的泡菜、酸奶、酱油、豆豉等,都是应用乳酸菌这种原始而简单的随机天然发酵的代谢产物。

乳酸菌的类型

动物源乳酸菌因菌种常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其生物功效也较不稳定,且在大量食用时,很容易导致人体动物蛋白过敏,即排斥反应。

植物源乳酸菌因为取自植物易被人体吸收,不论摄取多大的量,人体不会产生异体蛋白排斥反应,且植物源乳酸菌比动物源者更具有活力,能比动物源多8倍的数量到达人体小肠内定植,从而发挥其强大而稳定的生物功效。

乳酸菌的生理功能

1.防治有些人种普遍患有的乳糖不耐症(喝鲜奶时出现的腹胀、腹泻等症状)。

2.促进蛋白质、单糖及钙、镁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产生维生素B族等大量有益物质。

3.增加肠道有益菌群,改善人体胃肠道功能,恢复人体肠道内菌群平衡,形成抗菌生物屏障,维护人体健康。

4.抑制腐败菌的繁殖,消解腐败菌产生的毒素,清除肠道垃圾。

5.抑制胆固醇吸收,有降血脂、降血压作用。

6.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7.有抗肿瘤、预防癌症作用。

8.提高SOD酶活力,消除人体自由基,具抗衰老、延年益寿作用。

9.有效预防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细菌感染。

10.控制人体内毒素水平,保护肝脏并增强肝脏的解毒、排毒功能。

乳酸菌的工业用途

乳酸菌常用于制造酸奶、乳酪、德国酸菜、啤酒、葡萄酒、泡菜、腌渍食品和其他发酵食品。在牛奶中加入乳酸菌可提高牛奶保健作用。

经乳酸菌发酵的乳酸菌奶酪蛋白及乳脂被转化为短肽、氨基酸和小分子的游离脂类等更易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奶中丰富的乳糖已被分解成乳酸,乳酸与钙结合形成乳酸钙,极易被人体吸收,也可被乳糖不耐症人群选用。乳酸菌奶能促进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对胃具有保养功能,并能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的生长,其生物保健价值远远高于牛奶。

淀粉类食品含有较多的天冬酰胺(一种氨基酸)以及还原性糖,在高温120℃油炸下容易产生致癌物质丙烯酰胺。挪威研究人员发现,利用乳酸菌来清除油炸马铃薯产品原料表面的还原糖成分,从而可以阻止丙烯酰胺的形成。

不同的研究或者接种不同类型的乳酸菌有不同的结果。一般接种同型乳酸菌(如乳酸片球菌、植物胚芽乳杆菌、酪蛋白乳杆菌、粪链球菌、戊糖片球菌)可降低青贮饲料pH值,增加乳酸含量,降低丁酸含量;接种异型乳酸菌(如布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则提高青贮饲料pH值,增加乙酸的生成。

饲料中添加乳酸菌,能提高蛋雏鸡成活率和日增重,可使断乳后仔犬体重显著增加,因此显著提高饲料利用率。

乳酸菌常用于生物防腐,研究表明,用乳酸菌发酵液保鲜肉品,可以抑制肉品中的致病菌和腐败菌的生长,保存风味物质,不改变食品组织状态,而且在正常冷却储存条件下,也不影响食品的感官特性。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好处范文篇3

好端端的怎么突然成了病人了?而且病得不轻:动脉硬化、高血脂、脑血栓、中风、老年痴呆、癌症……检查病因也是一笔糊涂账。不过现在人们终于有所觉醒:肠内污染可能是造成这些严重疾病的主要嫌犯之一。而且,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早衰、易疲劳、皮肤粗糙、老年斑等等这些恼人的问题,皆与肠内“吸毒”有关。这是一种不易知觉的体内污染。

按说,肠道是生命力的策源地,构成人体大厦的“一砖一瓦”都是从这里进入人体并被输送到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但是人们也发现,许多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也正是从这里“混入”人体内部的。

我们常常忧心于食品的化学污染――农药、化肥、添加剂等等,以及环境恶化、药物滥用等外源性毒素对健康的威胁,但其实,人体内的内源性毒素更为危险。而人体的内源性毒素,大部分便来自肠道。

内源性毒素,包括体内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以及肠道废物经肠内细菌分解所产生的毒素。在健康的肠道中,粪便被迅速排出,不至于产生太多足以影响健康的内源性毒素。但是,当饮食不正常、运动不足、精神压力、疾病、药物等导致肠道健康失衡时,内源性毒素就会积累,而且运送至全身,破坏免疫系统,引发包括癌症、动脉硬化、老年痴呆、过敏症等多种病变。

肠道健康也与人体的老化息息相关。医学研究充分表明,老化从肠道开始,肠道的老化加速全身的老化。

由于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工作方式的改变,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食品,运动量减少,生活压力增高,现代人的肠道健康问题已日益凸显出来。最足以显示现代人肠道健康迅速恶化趋势的,是结肠癌在恶性肿瘤死亡排名表上已经由10多年前的5~6位上升到第三位。在某些地区甚至上升到第二位。同样,与肠道健康密切相关的乳腺癌,也由第4~5位上升到第2~3位。

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环境,它的正常或失调,对人体的健康和寿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著名科学家梅契尼可夫认为,如果大肠内微生态环境失调,有害细菌产生的毒素被肠壁细胞吸收后会引起慢性中毒,导致人体的衰老。这便是“自身中毒”学说。

肠内疾病是万病之源,肠内健康是健康之本。

其实,我们的祖先对肠道健康的重要性很早就有精辟的论述,唐朝医圣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中记述:“便难之人,其面多晦。”汉朝大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写道:“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

肠道是人体免疫“长城”

肠道长约7~8米,好像人体防御的万里长城,蜿蜒崎岖,威武雄壮,顽强地抗击着有害细菌的攻击。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全身淋巴结60%~70%分布在肠道内,肠道免疫系统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占人体所生产免疫球蛋白的60%。肠道免疫系统的精致度也超乎想像,它能够精确地排除病原菌,辨别有益菌及食物。

所以说人体内的免疫力70%集中在肠道内,主要由肠黏膜表面的一层上皮细胞及紧密相连的一层以“双歧杆菌”为主体的正常生理性细菌构成。正是这一层菌膜形成了人体内的第一道生物免疫屏障,它依靠粘附在肠黏膜细胞的有利位置,对大量进入肠道内的有害菌、致病菌进行生物阻抗,并分泌大量蛋白因子、多种生物酶及多种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杀灭有害细菌及多种致病菌,并参与降解肠道内许多致癌物质,如亚硝胺、硫化氢、吲哚等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同时牢牢地固守在阵地上,不让其他有害菌占位、生存。

医学研究指出,有益菌可以在肠内产生醋酸等有机酸和乳酸,造成肠内的酸性环境,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同时控制有害菌的生长。

一旦肠道菌群失衡,有害细菌占了上风,产生很多腐臭的毒素,就会严重破坏人的免疫功能。

成人的肠内存活着大约100种左右、共100兆个细菌。研究表明,成人身体的构成细胞数为60兆个,而细菌数量多达100兆个,其数量相当于全世界人口的几万倍!细菌数远远超过细胞数!据说将这些细菌排成一列的话,可以绕地球两周有余。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内有益菌群与有害菌群保持一个动态平衡的关系,有益菌以绝对的优势控制着致病菌,使其不得“兴风作浪”。如果这个平衡被破坏,有益菌处于劣势,就会发生疾病。

世界上最惨烈的“细菌战”

肠道内的细菌集团像草丛一样布满了我们的“九曲回肠”,我们称之为肠内菌群。主要的菌群包括能帮助我们维持健康的“有益菌群”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群,还有危害我们健康的“有害菌群”,比如大肠杆菌、魏尔希氏杆菌等腐败菌群。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厌氧菌群。在健康人体内,“有益菌群”和“有害菌群”在肠道内是平衡共生的。但是,当人体健康发生波动时,有害的细菌就会伺机繁殖,产生致癌物质和腐败物质;对这些物质和有害菌进行分解和抑制作用的是有益菌,有益菌和有害菌在肠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战争”。

刚生下来的婴儿肠子里面是没有细菌的,他出生的那一刻,接触了外界的环境,立刻就有细菌进入到他的体内,有很多进入到肠道内,并在那里安家落户,不断繁殖。

这些最初进入身体的细菌有“好细菌”,也有“坏细菌”,它们在肠内以极快的速度繁殖,数量不断倍增,各自占领自己的地盘。只需24小时,细菌的总数就达到了100兆。

这时肠内布满了细菌,再没有地方可占,于是好细菌和坏细菌之间的战争开始了。在这场战争中,双方投入的总兵力大约是100兆,伴随着人的一生,持续几十甚至上百年。世界上任何一场战争的规模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在这场战争中,如果有益菌占压倒性的优势,肠内就能保持新鲜的状态,肠道运动就活跃。在此独领的是双歧杆菌。在许多有益菌中,双歧杆菌称得上战役主力军,是能将有害菌唏里哗啦打败的勇敢善战的骁将。所以,肠内是否生存有大量的双歧杆菌成为健康的关键。

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以高度密集的形式存活于小肠下端,在大肠尤其活跃,数量更多。这些有益菌能防范有害微生物存活于大肠,预防小肠受害菌侵袭。

那么,当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伤时,如何修复人体的生物免疫屏障?20世纪90年代初,在

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双歧杆菌研讨会上,各国专家们一致认为应当把“双歧杆菌”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健康水平(免疫力强弱)的标准,并强调:每个人都应充分补充“双歧杆菌”。

“肠道年龄”警讯频传

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于是,科学家提出了“肠道年龄”的新概念。所谓“肠道年龄”,实际上就是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肠道内菌群势力分布变化的阶段反映,并作为一种反映体质状况的健康指数。通过肠道菌群之间的平衡程度,人们就可以判断肠道是否有老化现象。

就人类而言,婴儿出生的第5天,肠内便充满了双歧杆菌等从事肠道清洁卫生的有益菌群。断奶以后,从转入成年人饮食开始,拟气杆菌等中性的厌氧菌逐渐增多,最终达到90%,而有益菌群则剧减至10%。此后,这种格局将贯穿整个成年期,不会有大的改变。但是,在步入老年期的55~60岁这一年龄段,有益菌群数量再度减少,致使那些荚膜杆菌、梭菌、大肠杆菌及腐败性细菌乘机大肆生长繁殖,兴风作浪,产生有害毒素,肠道内硫化氢、氨、酚、靛基质等有毒物质增多,被吸收入血液后,就会对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造成危害,引发多种疾病,使人体过早衰老。

对中老年人来说,由于肠道的张力和推动力逐渐减退,牙齿缺损,咀嚼食物咬不烂,加上吃的过于精细,运动量小等原因,致使胃肠道的消化、蠕动功能差,极易引起便秘,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过长,大量毒素被人体吸收,同时菌群生态发生改变,有害菌群增殖而影响健康。如果经常吃高蛋白及高脂肪类食物过多,可促使胆囊向肠道排泄胆汁增加,某些细菌将部分胆汁转化为二次胆汁酸,这些胆汁酸是一种促癌物质,和其它致癌物质共同刺激肠壁,易引发大肠癌。另外,早已有研究表明,动辄便秘的女性最易患乳腺癌。同样是由于肠内“吸毒”导致的。

一个健康人的肠道年龄与其生理年龄相差不大,但现在许多养成了不良生活方式、不良生活习惯的人,他们的实际肠道年龄与生理年龄产生了很大差异。近年来,都市年轻人因“肠道年龄”老化引发的“未老先衰”趋势非常明显,甚至连10~20岁的年轻人肠道年龄也已呈明显老化趋势,而女孩子尤其是白领女性的情况尤其令人担忧。有些人虽然只有20岁,但按她们的肠道年龄推断,称其60岁也毫不为过。究其原因主要来自饮食中的偏食等不良习惯,比如不科学的减肥、节食、酗酒、抽烟、过度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一些中老年人,由于饮食失调,肉类摄食过多,加上抑郁情绪的影响,也会导致肠道内的菌群平衡失调。“肠道年龄”老化后常见的疾病包括急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等。长期便秘、腹泻及肠易激综合征会导致面色晦暗,皱纹增多,不知不觉中让人的面容呈现“老态”。许多正值花季本当是花容月貌的城市少女,脸上却布满了与她们的年龄极不相称的晦暗气色,其青春气息已远远不如面如芙蓉的农村少女。

据了解,在感冒、腹泻、便秘、消化溃疡、肝硬化等病人身上,均可发现其肠内的有益菌减少而有害菌却相对增加的现象。

30岁男人的肠道危机

一个忙碌的30岁男性白领的24小时通常是这样度过的――8~10个小时坐在电脑前;2个小时左右坐在沙发里看电视、报纸;3个小时左右在各种交际场合杯筹交错;剩余的时间本来已经不多,还要留出一大部分交给睡眠。吃得多,动得少,压力大,肠衰老。

久坐,高热饮食,缺乏运动……现代生活方式对男人的健康危害,已经构成巨大威胁。专家提醒:久坐不动和高脂肪饮食习惯联合导致了直肠癌的高发。

然而,许多男人一提起排毒,就是一脸的不屑,他们认为排毒是女人的专利,男人不用养颜也无须排毒。殊不知,男人,特别是中年以上的男人,恰恰是更需要排毒的一群人。

40岁的男人们正在经历着严峻的考验,记忆衰退、臃肿不适、精力不济、食欲不振、面色无华……这是身体代谢不畅、毒素积累的表现。一旦毒素积聚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堵塞你的血管,进入你的血液,损害你的器官,你的健康就会随之崩溃!要注意的是,这一情况还有日益年轻化的趋势。男人在三四十岁就因脑中风而入院的事随处可见。而年轻男性中由于工作的压力过大而患神经衰弱、便秘的人也比比皆是。

肠道毒素是美丽杀手

本来是可以“素面朝天”的妙龄少女却不得不靠脂粉来装点容颜。危害最大的“美丽杀手”其实也是肠道毒素。中医有“五脏六腑皆显现于面色”之说,枝繁叶茂才能开出美丽花朵,人体岂能例外?人体内部各个脏器的健康才可能造就赏心悦目的美丽面容。

健康的肠道是美丽容颜的根本。日本红十字医院对2000名19岁~26岁容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的“问题女性”做了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女性的肠道年龄早已超过了实际年龄,其中一位22岁的妙龄姑娘的大肠早已衰老不堪,竟达65岁。这就好比一株木质层已经开始老化腐朽的植物,何言青春长驻的美丽容颜?

关注肠道健康也许是求美人群惟一可靠的求美手段。医学专家指出:现代人日益热衷的食物欧美化是残害大肠、损害容颜的“凶手”之一。长期单调的饮食方式也不容忽视。营养学家发现,在现代都市里,有相当大比例的人群为了应付目前快节奏的生活进程,多以高脂肪、多糖和高糖的肉制品及糕点为主要食谱,而蔬菜的比例则相对偏低。心理学家的研究则表明,在现代人群中,很大部分在心理、生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压力,这种旷日持久的负压状况,对肠内菌群的平衡状态也大有杀伤力。这些都是摧残美丽容颜和健康的“杀手锏”。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好处(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下雪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7-13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整理2篇) 2024-07-04

开学第一天日记精选(整理9篇) 2024-07-04

[精选]暑假旅游日记20(整理12篇) 2024-07-03

万圣节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2

初二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1

精彩的辩论会作文(整理11篇) 2024-07-24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好处(收集3篇) 2024-07-24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收集3篇) 2024-07-24